安徽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问答(七、高中教育教学)
发布者:安徽医科大学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2-11-15 浏览次数:111

42.高考综合改革对现行高中教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是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形成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上,高中学校可以在选修课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形成鲜明特色;在教学安排上,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选择情况和师资情况,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上形成特色,建设精品课程。二是对高中阶段的选择性教育具有提升和推动作用。学习的选择性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选择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将促进高中课程的走班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办法,有利于中职学校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有利于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利于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融通发展。三是对中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分文理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改革,学生可以文理混合选课。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43.为什么要实施选课走班?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


44.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性考试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课时。二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推进“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四是着力加强选课指导。针对我省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省教育厅制订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编制选课指南,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不得强制学生选课。五是着力完善管理制度。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45.为什么要做好学生发展指导?

    高中阶段是学生健康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学会选择、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普通高中综合育人水平,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46.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主要包括理想信念、自我认知、社会理解、学业发展、健康生活和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一)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自我认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个体差异,认识并发现自身优势与价值,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提升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会理解。指导学生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社会理解,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纪守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感恩意识和合作能力,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尊重与理解。

    (四)学业发展。指导学生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核心素养等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合理选修课程,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培育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习潜能,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业水平。

    (五)健康生活。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意识,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指导学生提升生活自理和自立的能力,促进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独立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调节情感情绪,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正确面对学习、情感、个性、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养成健全的心理品格。

    (六)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在充分的自我认知、社会理解和职业行业体验的基础上,了解不同职业的能力需求、发展前景、社会责任等,结合自己兴趣、特长、个性等因素,合理规划升学与就业目标,正确处理个人兴趣爱好、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培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兴趣、理想与职业的协调统一。


47.如何做好学生发展指导?

    一是从实施的角度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本校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努力构建科学适切、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学科融合教育,将学生发展指导渗透到各个学科,通过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趋势和相关职业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各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各普通高中学校要通过知识讲座、情境模拟、案例探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艺术实践等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实践、自我探索、知识应用等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我认知、明确职业理想、实现主动发展。构建普通高中、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大力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职业讲座等多种方式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走进课堂,介绍相关职业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职业理解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活动。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对接,逐步建立职业体验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积极拓展校内外渠道,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活动基地、艺术实践工坊、实训基地、研学基地、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等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丰富实践体验,为选择专业和职业提供判断依据。

    (四)科学实施发展指导评价。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依据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发展,充分运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名学生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诊断,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托有资质的权威专业机构,为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方面的测评,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参考。

    二是从条件保障的角度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确保工作落实。要指导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整合机构设置,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制定校本化的学生发展指导方案,设计开发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与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导师进行专业指导。要加强经费保障,完善配套设施,确保硬件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各类教育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学生发展专兼职师资队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将学生发展指导作为通识课程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必修模块。要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和水平,逐步建成一支专业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

    (三)加强研究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高等院校和教科研部门,积极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要组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专家团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地区、学校创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模式。要积极开展区域内实践经验交流,认真总结形成区域性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四)加强督导考核。各市、县要将实施学生发展指导作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学校的总体督导检查范围,组织人员对学校的相关制度、师资配备、特色课程、活动开展、体验基地建设和科学评价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各校要将学生发展指导纳入教师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考核奖惩等方面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