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连线老师 我校学子高铁上全力救助昏迷患者
发布者:安徽医科大学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0-12-31 浏览次数:318

旅途中遇到失去意识的病患如何处理?没有专业医生在旁怎么办?12月29日,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王月在高铁上挺身而出,践行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示范。


据王月回忆,因为雪下得太大,当日她乘坐的G7231次高铁列车14时左右从南京南出发没多久,为了安全起见就停了。14时40分左右,广播播报急寻医生,2号车厢有病患需要抢救。出于医学生的本能,她便离开座位去病患所在车厢查看情况。


“原本是想去协助医生,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到了之后问了一圈,发现没有医生。”此时的王月深感责任重大,赶紧一边向病人家属询问病史,一边检查病人情况。“病人是50多岁的中年男性,当时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呼唤没有什么意识,摸颈动脉还有微弱搏动。他妻子说有重症肌无力病史,这次出行也是为了去上海看病。”


为了准确判断病患情况并施以正确处置,王月第一时间拨打了曾经教授《急诊医学》课程的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副院长、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泓的电话,向其寻求帮助。“张老师是经验丰富的急诊医师,当时场面比较混乱,病人妻子也很慌张,我就把电话开了免提,希望通过她的专业判断,安抚现场人员和家属的情绪。”


根据口述的情况,张泓作出判断后便让众人协助王月将病患移动至地上平躺,清理呼吸道,通畅空气,并果断让她开展紧急心肺复苏。“病人情况比较危急,必须做心肺复苏坚持到120救护车来。现在列车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新启动,你的体力后面会支撑不住,赶紧找人跟你配合施救!”听从张泓的指导和建议后,王月便同现场一位20多岁主动帮忙的年轻小伙,交替着为患者做心肺复苏。


1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长时间的心肺复苏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早已汗流浃背的王月还要忍受渐渐涌上手臂的无力感和酸胀感。“张老师说了,不抢救很可能会坚持不了。”王月回忆时说,因为心里为患者安危感到焦急,后来的她完全是靠着一股信念在为患者做心肺复苏,“我不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救助措施,那就只能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等待更加专业的医生来救治。”


庆幸的是,持续做心肺复苏期间,列车再次启动行驶,并在15时30分左右到达了下一停靠站——丹阳站。此时的王月已经同年轻小伙持续为患者做心肺复苏40余分钟,维持住了该男子微弱的生命体征。列车一停稳,早已在站台等候的120急救人员便迅速接替,将病患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列车驶离丹阳站后,王月再次拨打张泓的电话汇报了情况。“我为学校能培养出像你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电话中,张泓温暖的声音和鼓励的话语让她十分感动。


“如果我的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肯定也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因为我们都是医学生。”对于自己救人的义举,王月认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多少还是有点慌乱的。所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一定会精进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本领,像张老师一样,做一名有担当的共产党员、一位负责任的医生,临危不乱,救死扶伤。”(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