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这段经历是对新时代青年最严峻的考验,和一次华丽的成长礼,更是一段难忘的工作体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更加明确了初心和使命:与国家命运相比,与同胞生命安全相比,我们遇到的一切困难和磨砺不值一提!”8月14日,在学校抗疫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主席台上的报告人声情并茂,动情地分享着武汉前线的经历,向台下的青年学子们讲述着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她是庞金霞,我校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护师,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初,奋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64个日夜,让她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
她所在的重症监护室,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环境条件极其艰苦,防护物资严重缺乏。从高流量吸氧到无创呼吸机,再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庞金霞和队员们戴着三层手套,忍耐着防护面屏下满眼的雾气,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抽血,留置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监测,再到负责重症患者的CRRT(血液净化)、ECMO(人工肺)、俯卧位通气等一项项操作,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节约防护服,她们往往每班上至8小时,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成了很大的挑战。而在当时尽管零下的气温里,常常一个班下来后,防护服下的工作服早已湿透如水洗一般。看着彼此脸上的压痕和水泡,庞金霞和同行的姑娘们互相打着气,投入到一次又一次战斗中去。
与病毒赛跑,就是与时间赛跑。回想起前线的经历,庞金霞印象最深刻的是与“死神”的一次正面交锋。那是2月2日晚间,一位患者送到病房时生命体征已经消失,医疗队迅速行动,给予胸外按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抢救过程中,她因只戴了面屏,没有新风系统头套保护,近距离接触中能够明显感受到患者口中的气流喷向自己的面部,而防护服也在无意中被救护车刮破,庞金霞的心中不禁有了丝丝害怕。而当下,这样的念头仅仅只是一闪而过,她努力协助医生完成了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最终在与死神的搏斗中赢得胜利。“惊心动魄往往发生在刹那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分神,只想着去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庞金霞回忆起这段经历,倍感激动。
重症监护室的方寸之间,这样殊死搏斗的经历还有很多。2月6日下午,一名38岁的男性患者因病情恶化、呼吸急促转到金银潭医院,医生对其立即应用高流量吸氧和抗病毒药药物,持续三天后,他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却在急剧恶化,生命危在旦夕,医生立即决定给他进行气管插管,并应用了镇静药进行深度镇静。然而,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患者的氧饱和度明显改善,但肺部情况依然没有好转。于是又应用了ECMO,同时给予间断的俯卧位治疗。病情似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他又接连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遭遇了感染的生死关。“生命重于泰山”,历经医生和护士们的通力配合,最终直至3月14日,患者完全清醒了。他才知道,在自己深度镇静、不省人事的24天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死大营救。“虽然对有些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很渺茫,但我们从没有放弃救治工作!除此之外,还要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们体会到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庞金霞和队友们以不舍昼夜的倾心守护,让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她也正用这一幕幕最鲜活的案例,教导学生何为“职守”。
2月7日,是庞金霞的生日,这个生日尤为特殊,没有家人陪伴,没有生日聚会,而是在400多公里外的武汉肩负抗击疫情的重任。当庞金霞在病房忙碌了一天,回到医疗队驻地酒店时,发现队友手捧蛋糕出现在房间门口:“祝护士长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庞金霞先是懵了下,这才想起来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抗疫一线时间紧,任务重,但队友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准备了蛋糕,为这个简单的生日会增添一点仪式感。戴着口罩,吹熄蜡烛,庞金霞默默许下平安凯旋的心愿。
“在武汉的两个多月,虽然艰辛,但收获很多!我的身边始终有一群优秀的人深深感动着我!”提起这些,庞金霞的心中感慨又温暖:“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彼此在工作及生活中互相帮助与鼓励,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中国力量,患者们乐观坚强抗击病魔的精神,也让我们一次次触动,还要感谢驻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事无巨细地提供物资保障,让我们无比安心……”
最终,3月31日,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这支被称为“精锐部队”的队伍,最先出征,最后撤离,成为抗疫火线上最美“逆行者”的标兵。庞金霞与阜阳医院的3名队员一同,整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持续奋战64天,与其他46名护士组成的重症护理队累计护理患者987人,其中重症患者204人,出色完成了重症护理任务,被评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国家表彰。她们出色的护理工作也获得了各地战友及武汉人民、金银潭医院与湖北护理学会的高度认可。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