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师┃陶芳标:不忘师者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发布者:安徽医科大学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307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近日发文,

通报2020年全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恭喜陶芳标教授

荣获2020年全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

来吧

官微君带你

探秘他背后的故事


每天晚上11点以后,一位教授匆匆从安徽医科大学北大门走出来,回到家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33年。33年里,他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带领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以德立教的初心、教书育人的使命。
他就是安徽医科大学教职员工心目中的“拼命三郎”、学生心中的“标哥”——陶芳标教授。



        9月10日下午,刚给学生们上完《全球卫生概论》课的陶芳标,被学生们团团围住了。“陶老师,教师节快乐!”当学生们送上藏在桌下的鲜花,齐声道出祝福时,陶芳标笑了。近8个月来与新冠肺炎病毒的赛跑,让他时刻不敢松懈,学生们的欢声笑语让他在霎时间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潜心育人

将青春奉献在三尺讲台上



陶芳标在讲台这个“战斗堡垒”上,一守就是33年。

1987年7月,陶芳标以大学五年的优秀表现和毕业论文第一名的成绩,怀着对母校安徽医科大学的深厚情感,选择留校工作,成为儿童少年卫生教研室的一名普通教师。

陶芳标曾写道: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了我的肩上,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看着一双双充满对知识渴求和对未来期盼的眼睛,我没有办法不认真、没有办法不坚持、没有办法不努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

为了把课教好,陶芳标潜心学习。他在1992—1994年先后写出了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编写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教育过程卫生》《学校环境卫生》《学校健康教育》等教学讲义,把《儿童少年卫生学》这一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吃懂吃透。

陶芳标心里时刻装着学生。2000年腊月二十七晚上9点多钟,爱人上夜班,在家哄女儿睡着以后,他匆匆下楼往教研室赶,想在春节放假期间抓紧时间把新学期要上的一门课——《妇幼心理卫生学》教学讲义编出来,结果在5楼一脚踏空,造成踝骨骨折。他忍痛从5楼爬回家里,第二天早上被同事送到附院打好石膏。在床上躺着的38天时间里,陶芳标找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木板桌,一边吊着腿,一边写着讲义,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20余万字的一本教学讲义。2000—2001年,他在复旦大学读博士期间,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业,陶芳标连续两年返校14天授课、答疑,最后一次课结束了,他也累倒在讲台上。

由于长时间工作,他患上了腰筋膜炎,每年都要发作几次,经常疼得站都站不住,常常撑着扭曲成“S”型的躯干站在讲台上。陶芳标用一位老师给他特制的绑带来固定腰背,硬是没有因为腰疼而缺过一堂课。

他潜心培养学生。33年来,陶芳标带领200多名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社会实践、科研调查等。他带教的学生毕业论文曾经连续5年获得公共卫生学院毕业论文答辩第一名,他的5名学生为安徽医科大学获得了第一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

他锐意教学改革。“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要让学生受益”成为他不变的追求。1997年6月,陶芳标开始担任妇幼卫生教研室主任兼儿少卫生教研室副主任。他积极探索并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妇幼卫生专业体系,并进行了“以学科带动专业建设”的大胆尝试,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科和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时全国先后有十多家医学院校前来参观学习。2005年,这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陶芳标提出并建立了大学生专业胜任力培养的5个平台:“走进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对接”“网络化自主学习和训练”“模块化实验教学”和“项目为导向的社会实践”。这5个平台的建设使得安徽医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方向)的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也为“预防医学”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负责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负责人)的成功申报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攀科学高峰

将科研反哺教学上


大学期间,陶芳标是靠拿每个月17.5元的学校最高档助学金才完成五年学业的。他深知惟有勤奋学习、追求真理,才能报效国家。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我国,每50个人就有1人携带该基因,每1万人就会有1人得上这种病。为了弄清患有这种疾病的母亲对她所生育的下一代都有哪些影响,陶芳标从2002年9月到2003年6月,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带着三五十个学生和青年教师,租两辆大巴车,跑遍了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的所有村庄,调查区域覆盖138万人口。为了这个课题,他自掏腰包,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两年来,数千个工作调查日的科研实践,培养了学生现场调查能力,磨砺了意志品质。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同学仍然怀念那段经历,感激那份收获。

时刻跟踪科研前沿、服务国家重大科研需求是陶芳标时刻牢记的科研宗旨。针对国家预防重大遗传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的战略需求,经过15年努力,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17个大型出生队列——中国安徽出生队列(C-ABC),利用出生队列,揭示我国最为接近真实水平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阐明了重大出生缺陷的多种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因素,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发育损害的孕期炎症激活机制等,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和地区合作项目。依托C-ABC队列,支持团队和跨学科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18项。利用该队列,将本科生专业实习、研究生科研现场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校地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马鞍山妇幼保健院成为这一研究的典型受益者,近十年来有80余名本科生和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专业硕士研究在该院实习和科研,有40多人留下来工作,多数人已成为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凭着永攀科学高峰的干劲,陶芳标带领学科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把只有3名教师的教研室,逐步发展成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妇幼卫生综合实验室”、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本科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妇幼卫生方向)的本科生就业率从2002年至今一直优秀,继续深造率持续保持在50%~74.5%。

陶芳标用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了教材。2002年,他主编的《妇幼保健学》循证了国内外妇幼保健领域最新成果,成为妇幼卫生(专业方向)本科生专业教课书,也是妇幼保健专业工作者案头必备参考书。近十年,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公共卫生学概论(案例版)》第1、2版,为数十所高等医学院校使用;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成为我国预防医学权威专业教课书之一;与复旦大学钱序教授共同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妇幼卫生概论》,丰富了我国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教材体系。


与新冠肺炎病毒赛跑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陶芳标从1月21日开始即夜以继日地投身疫情防控。由于当时对新冠肺炎病毒知之甚少,疫情趋势不明,又适逢春节期间,周围没有年轻人和研究生,他一日两餐在学校,每日半夜才离开学校,认真判别每条信息,编译新文献。在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了初步了解后,他通过网络带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每天跟踪安徽省和全国的疫情动态,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开展模型预测安徽省疫情变化,在2月18日即预测了2月底至3月初的控制趋势,评价安徽省综合防控效果,经多家媒体报道,对稳定社会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及时指导疫情期间在家隔离和网课学生的科学用眼、预防近视,陶芳标还主持制定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和《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更新版)》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中小学生用眼卫生指南》阅读量超过30万人次。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陶芳标夜以继日、心无旁骛,每天投入14个小时以上,主持制定了《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在编制《指引》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劳累,同事有很多次看到他摸着桌子、扶着凳子,慢慢把腰挺直,才能从凳子上站起来。同事们无时无刻不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受安徽省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委托,陶芳标主持讲授《返校前防疫专题课——预防新冠肺炎》,仅安徽省受众即达1200万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正是因为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迎难而上的“逆行”,他获得了安徽省预防医学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


    校长曹云霞微笑着说:“陶芳标是个‘拼命三郎’,为了教育教学事业,拼尽了全力。他还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老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给全校的学生也树立了一个榜样。”



    三十三年如一日。陶芳标将“好学力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献身教育事业,先后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020年全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