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吾师•抗疫模范┃张照如:无私奉献行医,潜心教学引路
发布者:安徽医科大学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0-09-13 浏览次数:194


9月8日早晨7点,张照如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病房,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不同的是,今天要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7点半,他准时带着病房的医生、研究生和实习医生来到一位重症肝炎的患者床前,并听取学生汇报病史、分析病人病情。

学生们准备得很充分,但作为他们老师的张照如知道,现在必须要比真正的工作实际再严格一些、从更细节处引导学生思考,才能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以“100分”的标准要求自己。于是,他不时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具体的汇报内容,指导其如何更好地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式……

张照如,我校附属巢湖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曾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安徽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反应迅速 吹响安徽省抗疫实战号角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准备迎接农历庚子鼠年到来之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我省和巢湖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感染疾病科的主任和专家,张照如深知肩上的责任,他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承担了全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培训任务,夜以继日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指导相关职能科室开展防控流程优化工作,会同院内专家组对留观、疑似、确诊病例进行诊断,进一步细化完善治疗方案的内容……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没有退缩,奋勇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的责任与担当。

1月20日,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了一名自述从当时疫情形势严峻的湖北武汉回来的患者。接诊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高度怀疑该患者是新冠肺炎可疑病人,便立即上报科室、医院。

接到消息后,张照如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专家会诊,通过疾控中心的送检和诊断,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就将此名患者确诊,收治了该院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人。1月22日经国家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也确定为安徽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人。自此,吹响了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战的“号角”。

在当时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能做到准确、迅速诊断,确诊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人并非易事,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漏诊,需要首诊医生具有高度的警惕性。看似偶然,却是张照如在长期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谨慎的高度责任感和职业感 的体现。

“在武汉当地新冠肺炎疫情慢慢开始蔓延的初期,我就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本能地意识到这会是场很艰巨的‘战役’。”张照如说道,“于是,我们便加班加点开展培训,协助相关科室优化就诊流程,确保所有环节运转科学、高效,不出疏漏。”

通过不懈努力,附属巢湖医院在最后一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之时,未出现一例漏诊和院内感染。阶段性胜利离不开该院全体医护员工的齐心协力,也是对张照如圆满完成诊疗方案培训任务的一种肯定。



身体力行 坚守岗位做科室主心骨

在首例新冠病人救治过程中,张照如坦言,作为科室主任,心理压力很大,因为面对未知的病毒,除了要保证科室日常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还要安排人员进入隔离病房;不但要给医护人员信心鼓励,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为此,他每天都进入病房,细致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病人病情的每一点点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同时,他还组织人员开展病例讨论,并叮嘱大家要对病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在大家的精心救治下,在医生和护士们鼓励的话语中,这位患者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少,脸上也不再是刚入院时“乌云密布”的样子,病情逐渐转好。2月3日,经安徽省专家组评估,该患者符合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解除隔离及出院标准,顺利治愈出院。

彼时的张照如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心里清楚:安徽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人是否治愈,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考验,更会影响到全省、全院抗击疫情的士气。

“随着疫情的发展,按照医院要求,原来的感染科楼需要腾空作为隔离病房,所有人员、物资都要进行重新调整分配。”张照如说,因为时间短、任务重,大年二十九晚上,他便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开会讨论工作方案。大年三十早上,感染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比上班时间早了一个小时来到医院,在保障在院病人的转移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把整个三层楼空出来,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使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除了隔离病房外,感染疾病科在整个抗疫期间还承担了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肺结核门诊在内的多项工作。这个时候,科室人员没有一人埋怨喊累,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

“很感谢科室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大家都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暂时将自己对家庭的牵挂默默放在心底。我们也让全院其他科室的同事们,看到了什么是‘感染科力量’,创造了属于我们的‘感染科速度’。”身为科室主任,再加上心疼科室的同事们,张照如尽可能多地承担了科室的各项工作。

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下,他多年的痔疮再次复发,严重时,晚上甚至只能趴着睡觉。痔瘘科的医生看过后,劝告他一定要请假休息,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每天早晨,我都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病房患者病情的变化,制定当天的治疗方案;中午的时候,要参加医院的疑似病例大讨论,下午还要去到搬迁出去的感染科病房了解工作情况,还有全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科室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我怎么能放心得下,在家休息呢?”张照如说,“大家都卯足了劲同疫情作斗争,作为科主任,我更不能休息、退缩。”

3月5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院迎来了所有确诊病人治愈清零的一天。张照如和同事们非常高兴,高兴的是一个多月的努力换来了阶段性胜利,高兴的是患者们治愈出院,健康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我们感染科集体也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事,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大家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河,相信新冠肺炎的阴霾终会消散,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清零”的喜悦并没有让张照如懈怠、放松警惕,他深知“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重要性,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他又带领着同事们,投入到了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工作中。



为医为师 学生眼中的“较真”导师





是医生也是老师,作为感染疾病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张照如始终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贯穿在教学始终。

“照顾好每位病人,是我的责任;培养好每个学生,也是我的责任。”从教以来,张照如深知职责重大,他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懈追寻自己的“教学之道”,只为了让学生们在学得更轻松的同时,理解得更透彻。“张老师总是能将专业性很强、很难理解的教学点,用很简单的方式进行解释,让我们能够很快理解和掌握。”他的学生、2019级研究生何峰说道。

张照如认为,培养学生首先应注重思想的交流与启发。在他眼中,每一个同学都有其独特性,平等的交流对话、有深度的思想碰撞,才能让学生真正迸发潜力,这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促进。而医学生的教学更是如此,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过程,而“传道受业解惑”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今天的教育体系越往上走,愈受限于相当狭隘的知识领域,特别是医学领域对专业知识的划分越来越细。很多时候,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会自我窄化”。张照如说,“与教授具体的专业知识相比,教师教会学生不断拓展与完善自己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学不是科研院所,但教学和科研密不可分。“学术思考和专业研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根基与思想源泉。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所带来的新理念和疾病都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和研究,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实践。”张照如对于教学科研的深刻理解以及真诚面对专业研究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们表示,能够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都与张照如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分不开,而他们也会向老师一样,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在感染疾病救治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三十余载;在抗击新冠肺炎分秒必争的时间里,坚守岗位40余天,不畏生死、不计报酬,张照如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者如何“为人师”。


    “为医者,就注定要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不辱使命,扶危渡厄。我做的这些事,其实很多医生都做了,甚至比我做得还好。我只希望,我能成为我的学生们想要成为的人。”张照如这样说道。(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